专业总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发布者: 浏览次数:

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简介:1988年开始招生,属于工学一级学科,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为C+。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校级“3+1+2”拔尖人才培育计划专业,2023年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数据库系统原理、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网络、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接口与通讯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6.5%以上,出国(境)留学或在国内“双一流”高校和著名科研院所继续深造读研率达26%以上。近年来,到华为、小米、金山、东软、恒生电子等互联网、IT名企业工作的毕业生日益增多。


软件工程

专业简介:200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属于工学一级学科,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为C。本专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湖北省“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专业、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校级“3+1+2”拔尖人才培育计划专业。

主要课程: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移动平台软件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团队激励与沟通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6.5%以上,出国(境)留学或在国内“双一流”高校和著名科研院所继续深造读研率达26%以上。近年来,到华为、小米、金山、东软、恒生电子等互联网、IT名企业工作的毕业生日益增多。


智能科学与技术

专业简介:202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属于工学一级学科。本专业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是校级“3+1+2”拔尖人才培育计划专业,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系统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性本科专业,定位为培育“科班出身的人工智能专家”。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导论、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计算机视觉、机器人理论与技术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智能系统、数据科学、互联网、信息产业、钢铁冶金等相关领域从事人工智能、智能系统、虚拟现实、智能信息处理等相关的产品创新研发、系统测试、技术支持与咨询、产品销售等工作。也可报考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信息安全

专业简介:本专业自201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隶属于工学一级学科。作为国家受控布点专业和校级“3+1+2”拔尖人才培育计划专业,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信息安全人才。课程体系涵盖密码学、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等核心领域,并注重结合前沿技术与行业需求。依托优秀的师资队伍和先进的实验环境,专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国家网络安全领域输送高水平人才。2021年,本专业获批为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数学基础、密码学、信息论与编码、软件安全、嵌入式系统安全、信息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出国(境)留学或在国内“双一流”高校和著名科研院所继续深造读研率达24%以上。近年来,到奇安信、默安、金仕达、安域等互联网、IT名企业工作的毕业生日益增多。


网络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简介:本专业为教育部批准,由武汉科技大学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合作举办的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015年开始招生,由武汉科技大学与伯明翰城市大学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并共同选派优秀教师任教,主要课程采用双语或全英语教学,其中英方承担1/3以上核心课程的教学。修业年限为四年,学生在武汉科技大学完成全部学业,修完规定课程学分并考核合格,可获得武汉科技大学毕业证、工学学士学位和伯明翰城市大学计算机网络与安全荣誉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编译原理、操作系统、网络工程设计、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安全、网络编程与协议分析、物联网技术、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导论、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算法设计与分析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近年来,毕业生到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字节跳动、小米等互联网名企、教育信息化领军企业工作,以出国(境)留学或在国内“双一流”高校和著名科研院所继续深造的毕业生日益增多。


序号团队名称负责人成员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王晓峰张晓龙、张 凯、胡 威、付晓薇、蒋 旻、卢建华、黄 莉、李文杰、林云汉、张铭辉、吴 晶
2软件工程刘茂福袁 嵩、王 磊、刘小明、李 波、庞 俊、林晓丽、邱 晨、王 晓
3网络工程李鹏刘俊、胡 静、顾进广、金 瑜、刘 宇、何 亨、李 俊、古 权、聂 雷、鲍海洲
4信息安全李涛朱子奇、贺娟娟、任正伟、李 琳、邓 莉、廖光忠、杨 湘、孙柯
5智能科学与技术林云汉杨 娟、王少威、张 玲、刘 静、符 浩、许志伟


下一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