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发布时间:2018-10-03 发布者: 浏览次数:

武汉科技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的原则意见

武科大教〔201739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方案,是学校办学定位与办学思路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培养目标、保证培养质量、实施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为全面贯彻落实我校本科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促进一流本科建设,经研究,决定开展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建设一流本科,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秉承学校办学理念,发挥专业特色和优势,充分贯彻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原则,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加强素质教育,为建设一流本科奠定基础。

3、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科学技术前沿和学科优势,不断更新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丰富网络课程资源,促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4、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因材施教,倡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推进与行业企业的联合培养,突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健康中国2030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等国家省市重大发展战略,对接行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严格质量标准。遵循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科、医学专业还应遵循国家工程教育认证和医学类专业认证等标准),优化课程体系,注重课程的有效衔接,明确课程修读进程表(模板见附件1),将毕业要求分解落实到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之中,建立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实现矩阵(模板见附件23),制订质量标准量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3、突出特色优势。依托学科优势,突显专业特色,将专业特色融入到课程体系中,设置科学合理具有系统性、前瞻性、特色鲜明的专业教育课程。

4、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网络在线课程资源建设,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5、强化创新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各专业按培养目标设置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和实践环节,增设创新创业类、综合研究性讨论课程,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6、实行分类培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产业转型升级,满足多元化人才需求,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接大学招生制度改革,鼓励大类招生培养;科学地处理好本、硕不同培养层次之间的衔接,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等不同类别的高素质人才。

7、多方征求意见。邀请相关主管部门、教师、学生、用人单位等相关利益方参与培养方案修订,广泛调查与研究,综合各方的意见和建议,科学设置专业方向及专业课程模块,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三、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毕业生几年内应达到的专业、素养、能力的一个期望标准,学校围绕钢铁品质、社会英才的总体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厚实、知识结构合理、社会适应能力强,富有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和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或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四、毕业要求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明确毕业要求,并将毕业要求达成落实到培养方案每门课程之中,建立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对应矩阵,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工科专业应根据专业特色及培养目标,设置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应完全覆盖以下内容: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实验设计与信息处理: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现代工具的应用: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和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师社会责任意识: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道德素养: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团队合作: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交流: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2、医学类专业应根据专业特色及培养目标,参照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设置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应完全覆盖以下内容:

1)职业素养: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道德观和伦理观。形成科学态度、创新和批判精神。珍视生命、关爱病人。

2)依法执业:熟悉我国医药卫生行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树立运用法律保护他人和自身权益的理念。

3)基本知识:掌握必备的医学基础知识,并有能力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4)基本技能:拥有胜任岗位职责的相关工作技能,具有一定的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与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和阅读能力。

5)团队合作:尊重同事,锻造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6)沟通交流:具备与同事、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对公众进行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等知识宣传教育的能力。

7)终身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追求卓越。

3、文法经管类专业应根据专业特色及培养目标,参照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设置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应完全覆盖以下内容:

1)专业学科知识: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学会运用科学研究方法,用以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实践。

2)知识运用能力:具有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开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3)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能熟练使用现代化工具,能够针对专业问题,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

4)职业素养:具备丰厚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品质,形成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基本能力。

5)团队合作:尊重同事,锻造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6)沟通交流:能够就专业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7)社会实践能力:能有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社会实践,能掌握社会统计、社会分析、社会调查等基本方法,开展实务工作。

8)终身学习: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4、艺术类专业应根据专业特色及培养目标,参照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设置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应完全覆盖以下内容:

1)综合学科知识:具备艺术学科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实践。

2)知识运用能力:具有综合美术学、设计学等不同学科知识分析、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现代工具的应用:能熟练使用现代化工具,能够针对专业问题,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设计实践或艺术创作、理论研究的能力。

4)职业素养:具备丰富的设计、艺术及相关人文科学素养,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沟通交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图形表达能力、语言表达及一定的外语交流、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等基本能力。

6)终身学习: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五、基本要求

1、学制

本科生培养实行学分制,基本学制为4年(建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城乡规划专业为5年),实行3-6年(5年制专业为4-7年)弹性学制。

2、毕业学分要求

达到以下学分要求的,方可毕业:四年制本科专业174学分,五年制本科专业215学分。

3、学位授予要求

根据《武汉科技大学普通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达到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

4、学分计算

1)理论课程教学每16学时计1学分,每门课程的学分必须是0.5的倍数;

2)医学院的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按每周计0.5学分;其他各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按每周计1学分(1周折合16学时);毕业设计(论文)计8个学分,不少于12周。

3)单独设置的实验课程每16~24学时计1学分;

4)体育课每学期1学分,总计144学时(含16学时体能测试,每年4学时),具体学时安排见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一览表;

5)形势与政策2学分,分7学期完成;军事理论与训练3周,计3学分;公益劳动1学分,分散进行;

6)创新创业教育3学分,第二课堂3学分;

7)推进课堂教学手段方法改革,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每个专业设置1-2门综合研究讨论必修课程,5门左右研究讨论课。

5、课程性质

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

六、课程体系基本框架

学分制本科培养方案采取平台+模块结构体系,总体框架见表1。学院在修订各专业培养方案时,应按照培养方案基本框架和各类课程一览表,设置各个平台和模块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设置中,允许学院以更高级别的课程替代附件中推荐的学科基础平台课程。

 

1 培养方案基本框架一览表

平台+模块

课程类别

建议学分

控制学分

平台

通识教育

平台

45学分)

通识教育

必修课程

思想素质系列课程

16

41

文化素质系列课程

16

身心素质系列课程

9

通识教育

选修课程

自然科学类

各专业选修4个学分

人文社科类

经济管理类

艺术体育类

学科基础

平台

46学分)

理工类

文法经管类

医学类

艺术类

必修课程

36

46±5

选修课程

10

 

 

 

模块

 

 

 

 

 

 

 

 

 

模块

 

 

 

专业课程

模块

(含5门左右研究讨论课)

理工类

专业必修课程

36

62(理67±5

专业选修课程

26

文法

经管类

专业必修课程

34

67±5

专业选修课程

33

医学类

医学类

专业必修课程

35

59±5

专业选修课程

24

艺术类

专业必修课程

31

62±5

专业选修课程

31

设置1-2门综合研究讨论必修课程

1-2

1-2

实践教学

模块

理工类

≥15(理≥10

文法经管类

≥10

医学类

≥13(药学)≥22.5(预防)≥25.5(护理)≥33.5(临床)≥14(卫生)

艺术类

≥15

素质拓展

模块

创新创业教育

全校各专业

3

第二课堂

3








上一条:武汉科技大学教学成果奖励办法 下一条: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关闭